觀功念恩

常常聽昆龍同學與我分享佛家思想!我也來紀錄分享「觀功念恩」這個常聽有感的不錯觀念和心得。

---

  什麼是「觀功念恩」呢?首先談談「觀」家另外二個兄弟吧!第一個是「觀過念怨」。觀過念怨就是處處不滿意,責怪他人。這是一般人最常有的狀況。例如油價上漲了,生活開銷變得沈重,大家苦不堪言,就抱怨政府政策錯誤,害了大家;公司、組織的帶頭者,老是抱怨下面的人為什麼老是做不好、老是不配合、老是唱反調、扯後腿;下面的人則抱怨上面的人不照顧屬下、不了解做事的人的辛苦艱難。或是常有一些挑毛病的心態,例如見到人家說一句好話,就說:「說如此,行未必如此!」見到人家做了好事,就說:「做如此,心未必如此」,或說:「他這個做,那個為什麼不做?」總是有挑不完的缺點。「觀」家的第二個兄弟,是「觀光念閒」。觀光念閒就是冷眼旁觀,漠不關心。例如碰到一件事,就推託這不是我的事,而是政府的事、是主管的事、是老板的事…等等,自掃門前雪。其實你對任何人、事都漠不關心,所造的業就是將來別人都不理你、有事沒人幫你的果報。再來談「觀功念恩」。觀功念恩也就是去感念、體會他人的長處、對我的幫助。

  那麼為什麼要「觀功念恩」呢?看別人的功德、念別人的恩,別人不一定有好處,但自己一定有好處;看別人的過失、念別人的怨,別人不一定受害,但自己一定受害。清末民初,東北有個王鳳儀大善人,他年輕時是幫人做工維持生活的。有次在耕田的時候,工頭對他說:「我看你做的活、用的心、使的氣力都比我多,但賺的錢只有我的一半,我看你馬馬虎虎做一做就好了!」王善人心想:「你領的錢多我一倍,然而我做的活多,你做的活少,這就是你的不對了!再者東家也不容易,要雇工人、養工人,要擔心颳風、下雨、日晒影響收成好壞,從春天盼到秋天,才收割到家,若我不好好做,怎麼對得起東家呢?」就如此王善人一直念他人的恩,盡心盡力的做,自己一直積功累德。一段時日之後,王善人成了東北一個萬國道德會的創始人,名聞於當時,而那時的工頭,後來丟了工作,一事無成。看別人的功德,念別人的恩,自己內心一片祥和,別人的功德你有機會學到,人際關係不斷改善;而觀別人過失,念別人的怨,就像一開頭所說的,自己的身體會受影響,看別人的過失的同時,你也在串習他的過失,為了以牙還牙、對抗他,不知不覺你也變成和他一樣。另外,「怨憎會」,你越是討厭他,就越會碰在一起。大家有沒有發現,越是討厭的人或事,在心裡面記憶也越深,你越和他分不開?除此之外,還有諸多的過失。所以能觀功念恩對自己最好。

  如何觀功念恩呢?這需要有沙裡挑金的慧眼才可。例如:看到他有些事做的好,就隨喜讚嘆他,或許他內心尚未真實如此,但總是表相上已在改善,並且如果他連表相的好也不做,豈不是更糟嗎?還有,可以去體會他的用心—雖然他這件事沒有做好,但是他的用心很好,很感謝他,他的用心說不定我都比不上。看到一件事得到了成果,去推想背後流血流汗者的辛勞、體會他們的付出,讓我有所受用,去感恩他們。也可以用「將心比心」的方法,想想如果我是他,去揣摩他這樣做的理由,感受他的辛勞,換成我去做,也不見得高明,所以感謝他的付出。或者,即使事情不如預期般順利,可以想想這個事件,隱藏在背後,對我的價值與意義—讓我生命成長、斷除惡習、讓我得到教訓、免走錯路等等。

---
以上摘錄自
---

我們常有許多不足之處,除了自身自覺努力之外,行有餘力幫助他人成就他人,也是樂事之一。快樂何所求?求虛或求實!?人生樂事為何,回歸基本面與本質地,其實不難!難的多是看不清,也想不透,以致心不甘、情不願。學習從最簡單事物中,體會最真切的生命道理。不管你(妳)是從哪種宗教理路去解讀和詮釋一切,總是得找到一個屬於自己、適合自己的最佳模式!

嚐美食、觀美景、聽美言、行美事、...,一切感得都是多麼棒的fu,正心存念有情分享,我們會因為這樣簡單的念頭,逐步讓這世間更為良善而美好。我想應該是這樣吧!

留言

熱門文章